韩三千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十四章 廷推(第1页)

八月二十二,寅时三刻。天色刚刚微微泛明,一轮朝阳自云朵当中刚刚露出小小的一片,百姓们还在睡梦当中,朝廷的文武大臣,却都已经各自起身,早早地来到了午门外等候。今天,是土木军报传到京师之后的第一次朝会,而且是大朝会。在京的文武官员,七品以上者无论掌事官,还是待选官,抑或是勋贵外戚,皆可列席。此等重要场合,无论朝臣们怀着怎样的心思,都丝毫不敢怠慢。距离朝会还有足足一刻钟的时间,但是午门外的广场上,密密麻麻上百位官员,文武分列,已经站满了整个广场。因着皇帝不在京师,举行朝会的三大殿皆不得启用,礼部商议之后,决定直接在午门外的广场上举行朝会。卯时的钟声沉沉响起,随着太阳缓缓升起,清晨的阳光洒在宫城的城门上,封闭许久的宫城大门,缓缓打开。一队浩浩荡荡的仪仗,自宫城左边的侧门而出,打头的是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校尉和身着宦官服饰的内臣。鼓乐声起,群臣各归其位。不多时,尚宝司已经在广场正前方,布置了一席简易的桌案,郕王朱祁钰端坐案前,他的身后,左边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右边是锦衣卫指挥使马顺。与此同时,有眼尖的大臣,隔着远远地瞧见,在郕王身后,被浩浩荡荡的随侍宫女内宦遮蔽着的左侧门中,不知何时竖起了一道屏风“升朝!”随着礼官中正响亮的声音响起,群臣齐齐下拜。“参见郕王!”待群臣行礼过后,朱祁钰起身开口道:“国家多难,上干天咎,皇兄奉天讨贼,不意被贼所留,本王奉圣母皇太后懿旨,总摄大政,统御百官,尔等当尽心竭力,护我京师,力保江山,鞠躬尽瘁!”群臣再拜,山呼道:“臣等誓死卫我大明!”朱祁钰微微颔,道:“今日召开朝会,第一件朝务,是廷推六部尚书及五军都督府都督京营提督大臣。”说着,朱祁钰停了停,开口叫道:“吏部尚书何在?”王直大步上前,拱手道:“臣在。”朱祁钰道:“此番廷推六部尚书,由尔代本王主持!”王直拱手领命,转过身对群臣道。“今日廷推六部尚书共二人。”“其一,户部尚书候选者三人,户部侍郎沈翼,工部侍郎周忱,左副都御使王曜。”“其二,兵部尚书候选者三人,兵部侍郎于谦,刑部侍郎江渊,大理寺卿俞士悦。”“以下为六人履历”有明一代,廷议是决定朝廷国政最常用一种方式,也是最正式的方式,一般来说,廷议所涉及的事务,都是国政大事,通常由皇帝亲自主持。不过今上登基之后,因其幼弱,渐渐变为由和负责廷议事项的六部尚书代为主持,并逐渐形成定制。廷推作为廷议的一种,是有明一代,最正式也最权威的选拔重臣的渠道,因官员铨选由吏部执掌,故而一般由吏部尚书代为主持。因为廷推具有极强的权威性,所以无论是程序还是人员,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先是参与廷推的官职,一般来说,如果是京官,则七卿以下,三品侍郎以上的官职才有资格经由廷推任命,外官则仅有巡抚,总督两种官职可以参与廷推任命。其次是廷推的程序,吏部会提前拟定三到七人的备选名单,然后由吏部尚书代皇帝主持,由朝廷在京的所有三品以上官员逐一投票,现场公布结果。正常来说,六部尚书级别的大臣,要么由皇帝下旨特简,要么由九卿会推,鲜少有经过廷推产生的。所谓会推,实际上是一种小范围的廷推,有明一代,将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大理寺卿及通政使九位重臣,合称九卿。在内阁权压百官之前,九卿便是文官当中的顶级大佬,会推便是由这九个人,共同进行推举,算是小型的廷推,也是六部尚书的主要产生途径。但是这一次和以往不同随着土木之役大败,六部当中的户部和兵部两位尚书,加上通政司通政使,九卿一下死了三个。除此之外,刑部尚书金濂和工部尚书石璞,皆在外地随军平叛。九卿当中又五个都无法参加,会推自然无法举行,因此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廷推。这么一会工夫,王直已经读完了几个候选大臣的履历。随即,在礼官的指挥下,在京所有三品以上的文臣,依次上前,将自己的意见投入早就准备好的箱中。过程漫长而无聊朱祁钰就这么看着,心中却不由得叹了口气。见微而知著,从这场廷推便能看出,勋戚的势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要知道,作为朝廷最正式的任命程序,廷推的权威度无可置疑。但是这些年来,由于五军都督府的掌事官一般由皇帝直接任命,廷推已经渐渐成为了文臣的专用程序。不知从何时起,廷推已经有了心照不宣的规矩,廷推武臣,则由在京三品以上所有的文武百官参与推选,但是若是廷推文臣,则只需要三品以上的文臣参与推选即可。会推亦是如此,若是会推五军都督府都督,则由五军都督府实职都督及都督同知,会同九卿推选,但是若是会推七卿,则只需九卿参与即可。到了明后期,则更加离谱,甚至就连廷推高级武臣,也没有勋戚们参与的份。从根上起,让勋戚武臣就受制于文臣,如此下去,怎么可能不被一步步打压?时间一点点过去,随着最后一名文臣入列,王直开始唱票。按照廷推的规矩,候选者应该有三到七人,然后推举出两到三人,由皇帝选定最后的人选。但是这次情况特殊,一是大臣们死的太多,一时之间难以找到这么多资历威望都足够的候选人,二是结果大家心中早已有数,不过走个程序,故而王直只报了票数最高者。“此次廷推,兵部尚书得票最高者,兵部侍郎于谦,户部尚书得票最高者,户部侍郎沈翼,恭请王爷决断。”朱祁钰点了点头,命人从王直的手中,接过票数的结果,用朱笔在上头写了个准字,道。“以廷推群臣之意,擢兵部侍郎于谦为兵部尚书,掌兵部一应事务,擢户部侍郎沈翼为户部尚书,掌户部一应事务,二人接令!”于谦和沈翼二人出列,叩道。“臣等二人谢朝廷恩典。”虽然今日结束之后,吏部才会重新拟定调令,铸造官印,启动正式的任命程序,但是那都是程序上的东西。经过了群臣廷推和郕王核准的于谦和沈翼二人,现在已经可以被称为六部尚书,正式踏入九卿的行列了。随即,王直和沈翼二人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于谦却仍站在原地。按照之前议定的程序,接下来应该举行的,是廷推京营提督大臣,此乃兵部执掌,所以他也就没有回列,而是等着朱祁钰开口。不过没等到朱祁钰开口命他主持廷推,却反而等来了一个不之客。只见武臣序列当中走出一人,手里捧着一本奏疏,上前道。“臣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丰城侯李贤有本上奏。”

八月二十二,寅时三刻。天色刚刚微微泛明,一轮朝阳自云朵当中刚刚露出小小的一片,百姓们还在睡梦当中,朝廷的文武大臣,却都已经各自起身,早早地来到了午门外等候。今天,是土木军报传到京师之后的第一次朝会,而且是大朝会。在京的文武官员,七品以上者无论掌事官,还是待选官,抑或是勋贵外戚,皆可列席。此等重要场合,无论朝臣们怀着怎样的心思,都丝毫不敢怠慢。距离朝会还有足足一刻钟的时间,但是午门外的广场上,密密麻麻上百位官员,文武分列,已经站满了整个广场。因着皇帝不在京师,举行朝会的三大殿皆不得启用,礼部商议之后,决定直接在午门外的广场上举行朝会。卯时的钟声沉沉响起,随着太阳缓缓升起,清晨的阳光洒在宫城的城门上,封闭许久的宫城大门,缓缓打开。一队浩浩荡荡的仪仗,自宫城左边的侧门而出,打头的是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校尉和身着宦官服饰的内臣。鼓乐声起,群臣各归其位。不多时,尚宝司已经在广场正前方,布置了一席简易的桌案,郕王朱祁钰端坐案前,他的身后,左边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右边是锦衣卫指挥使马顺。与此同时,有眼尖的大臣,隔着远远地瞧见,在郕王身后,被浩浩荡荡的随侍宫女内宦遮蔽着的左侧门中,不知何时竖起了一道屏风“升朝!”随着礼官中正响亮的声音响起,群臣齐齐下拜。“参见郕王!”待群臣行礼过后,朱祁钰起身开口道:“国家多难,上干天咎,皇兄奉天讨贼,不意被贼所留,本王奉圣母皇太后懿旨,总摄大政,统御百官,尔等当尽心竭力,护我京师,力保江山,鞠躬尽瘁!”群臣再拜,山呼道:“臣等誓死卫我大明!”朱祁钰微微颔,道:“今日召开朝会,第一件朝务,是廷推六部尚书及五军都督府都督京营提督大臣。”说着,朱祁钰停了停,开口叫道:“吏部尚书何在?”王直大步上前,拱手道:“臣在。”朱祁钰道:“此番廷推六部尚书,由尔代本王主持!”王直拱手领命,转过身对群臣道。“今日廷推六部尚书共二人。”“其一,户部尚书候选者三人,户部侍郎沈翼,工部侍郎周忱,左副都御使王曜。”“其二,兵部尚书候选者三人,兵部侍郎于谦,刑部侍郎江渊,大理寺卿俞士悦。”“以下为六人履历”有明一代,廷议是决定朝廷国政最常用一种方式,也是最正式的方式,一般来说,廷议所涉及的事务,都是国政大事,通常由皇帝亲自主持。不过今上登基之后,因其幼弱,渐渐变为由和负责廷议事项的六部尚书代为主持,并逐渐形成定制。廷推作为廷议的一种,是有明一代,最正式也最权威的选拔重臣的渠道,因官员铨选由吏部执掌,故而一般由吏部尚书代为主持。因为廷推具有极强的权威性,所以无论是程序还是人员,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先是参与廷推的官职,一般来说,如果是京官,则七卿以下,三品侍郎以上的官职才有资格经由廷推任命,外官则仅有巡抚,总督两种官职可以参与廷推任命。其次是廷推的程序,吏部会提前拟定三到七人的备选名单,然后由吏部尚书代皇帝主持,由朝廷在京的所有三品以上官员逐一投票,现场公布结果。正常来说,六部尚书级别的大臣,要么由皇帝下旨特简,要么由九卿会推,鲜少有经过廷推产生的。所谓会推,实际上是一种小范围的廷推,有明一代,将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大理寺卿及通政使九位重臣,合称九卿。在内阁权压百官之前,九卿便是文官当中的顶级大佬,会推便是由这九个人,共同进行推举,算是小型的廷推,也是六部尚书的主要产生途径。但是这一次和以往不同随着土木之役大败,六部当中的户部和兵部两位尚书,加上通政司通政使,九卿一下死了三个。除此之外,刑部尚书金濂和工部尚书石璞,皆在外地随军平叛。九卿当中又五个都无法参加,会推自然无法举行,因此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廷推。这么一会工夫,王直已经读完了几个候选大臣的履历。随即,在礼官的指挥下,在京所有三品以上的文臣,依次上前,将自己的意见投入早就准备好的箱中。过程漫长而无聊朱祁钰就这么看着,心中却不由得叹了口气。见微而知著,从这场廷推便能看出,勋戚的势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要知道,作为朝廷最正式的任命程序,廷推的权威度无可置疑。但是这些年来,由于五军都督府的掌事官一般由皇帝直接任命,廷推已经渐渐成为了文臣的专用程序。不知从何时起,廷推已经有了心照不宣的规矩,廷推武臣,则由在京三品以上所有的文武百官参与推选,但是若是廷推文臣,则只需要三品以上的文臣参与推选即可。会推亦是如此,若是会推五军都督府都督,则由五军都督府实职都督及都督同知,会同九卿推选,但是若是会推七卿,则只需九卿参与即可。到了明后期,则更加离谱,甚至就连廷推高级武臣,也没有勋戚们参与的份。从根上起,让勋戚武臣就受制于文臣,如此下去,怎么可能不被一步步打压?时间一点点过去,随着最后一名文臣入列,王直开始唱票。按照廷推的规矩,候选者应该有三到七人,然后推举出两到三人,由皇帝选定最后的人选。但是这次情况特殊,一是大臣们死的太多,一时之间难以找到这么多资历威望都足够的候选人,二是结果大家心中早已有数,不过走个程序,故而王直只报了票数最高者。“此次廷推,兵部尚书得票最高者,兵部侍郎于谦,户部尚书得票最高者,户部侍郎沈翼,恭请王爷决断。”朱祁钰点了点头,命人从王直的手中,接过票数的结果,用朱笔在上头写了个准字,道。“以廷推群臣之意,擢兵部侍郎于谦为兵部尚书,掌兵部一应事务,擢户部侍郎沈翼为户部尚书,掌户部一应事务,二人接令!”于谦和沈翼二人出列,叩道。“臣等二人谢朝廷恩典。”虽然今日结束之后,吏部才会重新拟定调令,铸造官印,启动正式的任命程序,但是那都是程序上的东西。经过了群臣廷推和郕王核准的于谦和沈翼二人,现在已经可以被称为六部尚书,正式踏入九卿的行列了。随即,王直和沈翼二人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于谦却仍站在原地。按照之前议定的程序,接下来应该举行的,是廷推京营提督大臣,此乃兵部执掌,所以他也就没有回列,而是等着朱祁钰开口。不过没等到朱祁钰开口命他主持廷推,却反而等来了一个不之客。只见武臣序列当中走出一人,手里捧着一本奏疏,上前道。“臣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丰城侯李贤有本上奏。”

八月二十二,寅时三刻。天色刚刚微微泛明,一轮朝阳自云朵当中刚刚露出小小的一片,百姓们还在睡梦当中,朝廷的文武大臣,却都已经各自起身,早早地来到了午门外等候。今天,是土木军报传到京师之后的第一次朝会,而且是大朝会。在京的文武官员,七品以上者无论掌事官,还是待选官,抑或是勋贵外戚,皆可列席。此等重要场合,无论朝臣们怀着怎样的心思,都丝毫不敢怠慢。距离朝会还有足足一刻钟的时间,但是午门外的广场上,密密麻麻上百位官员,文武分列,已经站满了整个广场。因着皇帝不在京师,举行朝会的三大殿皆不得启用,礼部商议之后,决定直接在午门外的广场上举行朝会。卯时的钟声沉沉响起,随着太阳缓缓升起,清晨的阳光洒在宫城的城门上,封闭许久的宫城大门,缓缓打开。一队浩浩荡荡的仪仗,自宫城左边的侧门而出,打头的是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校尉和身着宦官服饰的内臣。鼓乐声起,群臣各归其位。不多时,尚宝司已经在广场正前方,布置了一席简易的桌案,郕王朱祁钰端坐案前,他的身后,左边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右边是锦衣卫指挥使马顺。与此同时,有眼尖的大臣,隔着远远地瞧见,在郕王身后,被浩浩荡荡的随侍宫女内宦遮蔽着的左侧门中,不知何时竖起了一道屏风“升朝!”随着礼官中正响亮的声音响起,群臣齐齐下拜。“参见郕王!”待群臣行礼过后,朱祁钰起身开口道:“国家多难,上干天咎,皇兄奉天讨贼,不意被贼所留,本王奉圣母皇太后懿旨,总摄大政,统御百官,尔等当尽心竭力,护我京师,力保江山,鞠躬尽瘁!”群臣再拜,山呼道:“臣等誓死卫我大明!”朱祁钰微微颔,道:“今日召开朝会,第一件朝务,是廷推六部尚书及五军都督府都督京营提督大臣。”说着,朱祁钰停了停,开口叫道:“吏部尚书何在?”王直大步上前,拱手道:“臣在。”朱祁钰道:“此番廷推六部尚书,由尔代本王主持!”王直拱手领命,转过身对群臣道。“今日廷推六部尚书共二人。”“其一,户部尚书候选者三人,户部侍郎沈翼,工部侍郎周忱,左副都御使王曜。”“其二,兵部尚书候选者三人,兵部侍郎于谦,刑部侍郎江渊,大理寺卿俞士悦。”“以下为六人履历”有明一代,廷议是决定朝廷国政最常用一种方式,也是最正式的方式,一般来说,廷议所涉及的事务,都是国政大事,通常由皇帝亲自主持。不过今上登基之后,因其幼弱,渐渐变为由和负责廷议事项的六部尚书代为主持,并逐渐形成定制。廷推作为廷议的一种,是有明一代,最正式也最权威的选拔重臣的渠道,因官员铨选由吏部执掌,故而一般由吏部尚书代为主持。因为廷推具有极强的权威性,所以无论是程序还是人员,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先是参与廷推的官职,一般来说,如果是京官,则七卿以下,三品侍郎以上的官职才有资格经由廷推任命,外官则仅有巡抚,总督两种官职可以参与廷推任命。其次是廷推的程序,吏部会提前拟定三到七人的备选名单,然后由吏部尚书代皇帝主持,由朝廷在京的所有三品以上官员逐一投票,现场公布结果。正常来说,六部尚书级别的大臣,要么由皇帝下旨特简,要么由九卿会推,鲜少有经过廷推产生的。所谓会推,实际上是一种小范围的廷推,有明一代,将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大理寺卿及通政使九位重臣,合称九卿。在内阁权压百官之前,九卿便是文官当中的顶级大佬,会推便是由这九个人,共同进行推举,算是小型的廷推,也是六部尚书的主要产生途径。但是这一次和以往不同随着土木之役大败,六部当中的户部和兵部两位尚书,加上通政司通政使,九卿一下死了三个。除此之外,刑部尚书金濂和工部尚书石璞,皆在外地随军平叛。九卿当中又五个都无法参加,会推自然无法举行,因此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廷推。这么一会工夫,王直已经读完了几个候选大臣的履历。随即,在礼官的指挥下,在京所有三品以上的文臣,依次上前,将自己的意见投入早就准备好的箱中。过程漫长而无聊朱祁钰就这么看着,心中却不由得叹了口气。见微而知著,从这场廷推便能看出,勋戚的势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要知道,作为朝廷最正式的任命程序,廷推的权威度无可置疑。但是这些年来,由于五军都督府的掌事官一般由皇帝直接任命,廷推已经渐渐成为了文臣的专用程序。不知从何时起,廷推已经有了心照不宣的规矩,廷推武臣,则由在京三品以上所有的文武百官参与推选,但是若是廷推文臣,则只需要三品以上的文臣参与推选即可。会推亦是如此,若是会推五军都督府都督,则由五军都督府实职都督及都督同知,会同九卿推选,但是若是会推七卿,则只需九卿参与即可。到了明后期,则更加离谱,甚至就连廷推高级武臣,也没有勋戚们参与的份。从根上起,让勋戚武臣就受制于文臣,如此下去,怎么可能不被一步步打压?时间一点点过去,随着最后一名文臣入列,王直开始唱票。按照廷推的规矩,候选者应该有三到七人,然后推举出两到三人,由皇帝选定最后的人选。但是这次情况特殊,一是大臣们死的太多,一时之间难以找到这么多资历威望都足够的候选人,二是结果大家心中早已有数,不过走个程序,故而王直只报了票数最高者。“此次廷推,兵部尚书得票最高者,兵部侍郎于谦,户部尚书得票最高者,户部侍郎沈翼,恭请王爷决断。”朱祁钰点了点头,命人从王直的手中,接过票数的结果,用朱笔在上头写了个准字,道。“以廷推群臣之意,擢兵部侍郎于谦为兵部尚书,掌兵部一应事务,擢户部侍郎沈翼为户部尚书,掌户部一应事务,二人接令!”于谦和沈翼二人出列,叩道。“臣等二人谢朝廷恩典。”虽然今日结束之后,吏部才会重新拟定调令,铸造官印,启动正式的任命程序,但是那都是程序上的东西。经过了群臣廷推和郕王核准的于谦和沈翼二人,现在已经可以被称为六部尚书,正式踏入九卿的行列了。随即,王直和沈翼二人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于谦却仍站在原地。按照之前议定的程序,接下来应该举行的,是廷推京营提督大臣,此乃兵部执掌,所以他也就没有回列,而是等着朱祁钰开口。不过没等到朱祁钰开口命他主持廷推,却反而等来了一个不之客。只见武臣序列当中走出一人,手里捧着一本奏疏,上前道。“臣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丰城侯李贤有本上奏。”

八月二十二,寅时三刻。天色刚刚微微泛明,一轮朝阳自云朵当中刚刚露出小小的一片,百姓们还在睡梦当中,朝廷的文武大臣,却都已经各自起身,早早地来到了午门外等候。今天,是土木军报传到京师之后的第一次朝会,而且是大朝会。在京的文武官员,七品以上者无论掌事官,还是待选官,抑或是勋贵外戚,皆可列席。此等重要场合,无论朝臣们怀着怎样的心思,都丝毫不敢怠慢。距离朝会还有足足一刻钟的时间,但是午门外的广场上,密密麻麻上百位官员,文武分列,已经站满了整个广场。因着皇帝不在京师,举行朝会的三大殿皆不得启用,礼部商议之后,决定直接在午门外的广场上举行朝会。卯时的钟声沉沉响起,随着太阳缓缓升起,清晨的阳光洒在宫城的城门上,封闭许久的宫城大门,缓缓打开。一队浩浩荡荡的仪仗,自宫城左边的侧门而出,打头的是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校尉和身着宦官服饰的内臣。鼓乐声起,群臣各归其位。不多时,尚宝司已经在广场正前方,布置了一席简易的桌案,郕王朱祁钰端坐案前,他的身后,左边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右边是锦衣卫指挥使马顺。与此同时,有眼尖的大臣,隔着远远地瞧见,在郕王身后,被浩浩荡荡的随侍宫女内宦遮蔽着的左侧门中,不知何时竖起了一道屏风“升朝!”随着礼官中正响亮的声音响起,群臣齐齐下拜。“参见郕王!”待群臣行礼过后,朱祁钰起身开口道:“国家多难,上干天咎,皇兄奉天讨贼,不意被贼所留,本王奉圣母皇太后懿旨,总摄大政,统御百官,尔等当尽心竭力,护我京师,力保江山,鞠躬尽瘁!”群臣再拜,山呼道:“臣等誓死卫我大明!”朱祁钰微微颔,道:“今日召开朝会,第一件朝务,是廷推六部尚书及五军都督府都督京营提督大臣。”说着,朱祁钰停了停,开口叫道:“吏部尚书何在?”王直大步上前,拱手道:“臣在。”朱祁钰道:“此番廷推六部尚书,由尔代本王主持!”王直拱手领命,转过身对群臣道。“今日廷推六部尚书共二人。”“其一,户部尚书候选者三人,户部侍郎沈翼,工部侍郎周忱,左副都御使王曜。”“其二,兵部尚书候选者三人,兵部侍郎于谦,刑部侍郎江渊,大理寺卿俞士悦。”“以下为六人履历”有明一代,廷议是决定朝廷国政最常用一种方式,也是最正式的方式,一般来说,廷议所涉及的事务,都是国政大事,通常由皇帝亲自主持。不过今上登基之后,因其幼弱,渐渐变为由和负责廷议事项的六部尚书代为主持,并逐渐形成定制。廷推作为廷议的一种,是有明一代,最正式也最权威的选拔重臣的渠道,因官员铨选由吏部执掌,故而一般由吏部尚书代为主持。因为廷推具有极强的权威性,所以无论是程序还是人员,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先是参与廷推的官职,一般来说,如果是京官,则七卿以下,三品侍郎以上的官职才有资格经由廷推任命,外官则仅有巡抚,总督两种官职可以参与廷推任命。其次是廷推的程序,吏部会提前拟定三到七人的备选名单,然后由吏部尚书代皇帝主持,由朝廷在京的所有三品以上官员逐一投票,现场公布结果。正常来说,六部尚书级别的大臣,要么由皇帝下旨特简,要么由九卿会推,鲜少有经过廷推产生的。所谓会推,实际上是一种小范围的廷推,有明一代,将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大理寺卿及通政使九位重臣,合称九卿。在内阁权压百官之前,九卿便是文官当中的顶级大佬,会推便是由这九个人,共同进行推举,算是小型的廷推,也是六部尚书的主要产生途径。但是这一次和以往不同随着土木之役大败,六部当中的户部和兵部两位尚书,加上通政司通政使,九卿一下死了三个。除此之外,刑部尚书金濂和工部尚书石璞,皆在外地随军平叛。九卿当中又五个都无法参加,会推自然无法举行,因此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廷推。这么一会工夫,王直已经读完了几个候选大臣的履历。随即,在礼官的指挥下,在京所有三品以上的文臣,依次上前,将自己的意见投入早就准备好的箱中。过程漫长而无聊朱祁钰就这么看着,心中却不由得叹了口气。见微而知著,从这场廷推便能看出,勋戚的势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要知道,作为朝廷最正式的任命程序,廷推的权威度无可置疑。但是这些年来,由于五军都督府的掌事官一般由皇帝直接任命,廷推已经渐渐成为了文臣的专用程序。不知从何时起,廷推已经有了心照不宣的规矩,廷推武臣,则由在京三品以上所有的文武百官参与推选,但是若是廷推文臣,则只需要三品以上的文臣参与推选即可。会推亦是如此,若是会推五军都督府都督,则由五军都督府实职都督及都督同知,会同九卿推选,但是若是会推七卿,则只需九卿参与即可。到了明后期,则更加离谱,甚至就连廷推高级武臣,也没有勋戚们参与的份。从根上起,让勋戚武臣就受制于文臣,如此下去,怎么可能不被一步步打压?时间一点点过去,随着最后一名文臣入列,王直开始唱票。按照廷推的规矩,候选者应该有三到七人,然后推举出两到三人,由皇帝选定最后的人选。但是这次情况特殊,一是大臣们死的太多,一时之间难以找到这么多资历威望都足够的候选人,二是结果大家心中早已有数,不过走个程序,故而王直只报了票数最高者。“此次廷推,兵部尚书得票最高者,兵部侍郎于谦,户部尚书得票最高者,户部侍郎沈翼,恭请王爷决断。”朱祁钰点了点头,命人从王直的手中,接过票数的结果,用朱笔在上头写了个准字,道。“以廷推群臣之意,擢兵部侍郎于谦为兵部尚书,掌兵部一应事务,擢户部侍郎沈翼为户部尚书,掌户部一应事务,二人接令!”于谦和沈翼二人出列,叩道。“臣等二人谢朝廷恩典。”虽然今日结束之后,吏部才会重新拟定调令,铸造官印,启动正式的任命程序,但是那都是程序上的东西。经过了群臣廷推和郕王核准的于谦和沈翼二人,现在已经可以被称为六部尚书,正式踏入九卿的行列了。随即,王直和沈翼二人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于谦却仍站在原地。按照之前议定的程序,接下来应该举行的,是廷推京营提督大臣,此乃兵部执掌,所以他也就没有回列,而是等着朱祁钰开口。不过没等到朱祁钰开口命他主持廷推,却反而等来了一个不之客。只见武臣序列当中走出一人,手里捧着一本奏疏,上前道。“臣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丰城侯李贤有本上奏。”

八月二十二,寅时三刻。天色刚刚微微泛明,一轮朝阳自云朵当中刚刚露出小小的一片,百姓们还在睡梦当中,朝廷的文武大臣,却都已经各自起身,早早地来到了午门外等候。今天,是土木军报传到京师之后的第一次朝会,而且是大朝会。在京的文武官员,七品以上者无论掌事官,还是待选官,抑或是勋贵外戚,皆可列席。此等重要场合,无论朝臣们怀着怎样的心思,都丝毫不敢怠慢。距离朝会还有足足一刻钟的时间,但是午门外的广场上,密密麻麻上百位官员,文武分列,已经站满了整个广场。因着皇帝不在京师,举行朝会的三大殿皆不得启用,礼部商议之后,决定直接在午门外的广场上举行朝会。卯时的钟声沉沉响起,随着太阳缓缓升起,清晨的阳光洒在宫城的城门上,封闭许久的宫城大门,缓缓打开。一队浩浩荡荡的仪仗,自宫城左边的侧门而出,打头的是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校尉和身着宦官服饰的内臣。鼓乐声起,群臣各归其位。不多时,尚宝司已经在广场正前方,布置了一席简易的桌案,郕王朱祁钰端坐案前,他的身后,左边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右边是锦衣卫指挥使马顺。与此同时,有眼尖的大臣,隔着远远地瞧见,在郕王身后,被浩浩荡荡的随侍宫女内宦遮蔽着的左侧门中,不知何时竖起了一道屏风“升朝!”随着礼官中正响亮的声音响起,群臣齐齐下拜。“参见郕王!”待群臣行礼过后,朱祁钰起身开口道:“国家多难,上干天咎,皇兄奉天讨贼,不意被贼所留,本王奉圣母皇太后懿旨,总摄大政,统御百官,尔等当尽心竭力,护我京师,力保江山,鞠躬尽瘁!”群臣再拜,山呼道:“臣等誓死卫我大明!”朱祁钰微微颔,道:“今日召开朝会,第一件朝务,是廷推六部尚书及五军都督府都督京营提督大臣。”说着,朱祁钰停了停,开口叫道:“吏部尚书何在?”王直大步上前,拱手道:“臣在。”朱祁钰道:“此番廷推六部尚书,由尔代本王主持!”王直拱手领命,转过身对群臣道。“今日廷推六部尚书共二人。”“其一,户部尚书候选者三人,户部侍郎沈翼,工部侍郎周忱,左副都御使王曜。”“其二,兵部尚书候选者三人,兵部侍郎于谦,刑部侍郎江渊,大理寺卿俞士悦。”“以下为六人履历”有明一代,廷议是决定朝廷国政最常用一种方式,也是最正式的方式,一般来说,廷议所涉及的事务,都是国政大事,通常由皇帝亲自主持。不过今上登基之后,因其幼弱,渐渐变为由和负责廷议事项的六部尚书代为主持,并逐渐形成定制。廷推作为廷议的一种,是有明一代,最正式也最权威的选拔重臣的渠道,因官员铨选由吏部执掌,故而一般由吏部尚书代为主持。因为廷推具有极强的权威性,所以无论是程序还是人员,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先是参与廷推的官职,一般来说,如果是京官,则七卿以下,三品侍郎以上的官职才有资格经由廷推任命,外官则仅有巡抚,总督两种官职可以参与廷推任命。其次是廷推的程序,吏部会提前拟定三到七人的备选名单,然后由吏部尚书代皇帝主持,由朝廷在京的所有三品以上官员逐一投票,现场公布结果。正常来说,六部尚书级别的大臣,要么由皇帝下旨特简,要么由九卿会推,鲜少有经过廷推产生的。所谓会推,实际上是一种小范围的廷推,有明一代,将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大理寺卿及通政使九位重臣,合称九卿。在内阁权压百官之前,九卿便是文官当中的顶级大佬,会推便是由这九个人,共同进行推举,算是小型的廷推,也是六部尚书的主要产生途径。但是这一次和以往不同随着土木之役大败,六部当中的户部和兵部两位尚书,加上通政司通政使,九卿一下死了三个。除此之外,刑部尚书金濂和工部尚书石璞,皆在外地随军平叛。九卿当中又五个都无法参加,会推自然无法举行,因此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廷推。这么一会工夫,王直已经读完了几个候选大臣的履历。随即,在礼官的指挥下,在京所有三品以上的文臣,依次上前,将自己的意见投入早就准备好的箱中。过程漫长而无聊朱祁钰就这么看着,心中却不由得叹了口气。见微而知著,从这场廷推便能看出,勋戚的势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要知道,作为朝廷最正式的任命程序,廷推的权威度无可置疑。但是这些年来,由于五军都督府的掌事官一般由皇帝直接任命,廷推已经渐渐成为了文臣的专用程序。不知从何时起,廷推已经有了心照不宣的规矩,廷推武臣,则由在京三品以上所有的文武百官参与推选,但是若是廷推文臣,则只需要三品以上的文臣参与推选即可。会推亦是如此,若是会推五军都督府都督,则由五军都督府实职都督及都督同知,会同九卿推选,但是若是会推七卿,则只需九卿参与即可。到了明后期,则更加离谱,甚至就连廷推高级武臣,也没有勋戚们参与的份。从根上起,让勋戚武臣就受制于文臣,如此下去,怎么可能不被一步步打压?时间一点点过去,随着最后一名文臣入列,王直开始唱票。按照廷推的规矩,候选者应该有三到七人,然后推举出两到三人,由皇帝选定最后的人选。但是这次情况特殊,一是大臣们死的太多,一时之间难以找到这么多资历威望都足够的候选人,二是结果大家心中早已有数,不过走个程序,故而王直只报了票数最高者。“此次廷推,兵部尚书得票最高者,兵部侍郎于谦,户部尚书得票最高者,户部侍郎沈翼,恭请王爷决断。”朱祁钰点了点头,命人从王直的手中,接过票数的结果,用朱笔在上头写了个准字,道。“以廷推群臣之意,擢兵部侍郎于谦为兵部尚书,掌兵部一应事务,擢户部侍郎沈翼为户部尚书,掌户部一应事务,二人接令!”于谦和沈翼二人出列,叩道。“臣等二人谢朝廷恩典。”虽然今日结束之后,吏部才会重新拟定调令,铸造官印,启动正式的任命程序,但是那都是程序上的东西。经过了群臣廷推和郕王核准的于谦和沈翼二人,现在已经可以被称为六部尚书,正式踏入九卿的行列了。随即,王直和沈翼二人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于谦却仍站在原地。按照之前议定的程序,接下来应该举行的,是廷推京营提督大臣,此乃兵部执掌,所以他也就没有回列,而是等着朱祁钰开口。不过没等到朱祁钰开口命他主持廷推,却反而等来了一个不之客。只见武臣序列当中走出一人,手里捧着一本奏疏,上前道。“臣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丰城侯李贤有本上奏。”

八月二十二,寅时三刻。天色刚刚微微泛明,一轮朝阳自云朵当中刚刚露出小小的一片,百姓们还在睡梦当中,朝廷的文武大臣,却都已经各自起身,早早地来到了午门外等候。今天,是土木军报传到京师之后的第一次朝会,而且是大朝会。在京的文武官员,七品以上者无论掌事官,还是待选官,抑或是勋贵外戚,皆可列席。此等重要场合,无论朝臣们怀着怎样的心思,都丝毫不敢怠慢。距离朝会还有足足一刻钟的时间,但是午门外的广场上,密密麻麻上百位官员,文武分列,已经站满了整个广场。因着皇帝不在京师,举行朝会的三大殿皆不得启用,礼部商议之后,决定直接在午门外的广场上举行朝会。卯时的钟声沉沉响起,随着太阳缓缓升起,清晨的阳光洒在宫城的城门上,封闭许久的宫城大门,缓缓打开。一队浩浩荡荡的仪仗,自宫城左边的侧门而出,打头的是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校尉和身着宦官服饰的内臣。鼓乐声起,群臣各归其位。不多时,尚宝司已经在广场正前方,布置了一席简易的桌案,郕王朱祁钰端坐案前,他的身后,左边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右边是锦衣卫指挥使马顺。与此同时,有眼尖的大臣,隔着远远地瞧见,在郕王身后,被浩浩荡荡的随侍宫女内宦遮蔽着的左侧门中,不知何时竖起了一道屏风“升朝!”随着礼官中正响亮的声音响起,群臣齐齐下拜。“参见郕王!”待群臣行礼过后,朱祁钰起身开口道:“国家多难,上干天咎,皇兄奉天讨贼,不意被贼所留,本王奉圣母皇太后懿旨,总摄大政,统御百官,尔等当尽心竭力,护我京师,力保江山,鞠躬尽瘁!”群臣再拜,山呼道:“臣等誓死卫我大明!”朱祁钰微微颔,道:“今日召开朝会,第一件朝务,是廷推六部尚书及五军都督府都督京营提督大臣。”说着,朱祁钰停了停,开口叫道:“吏部尚书何在?”王直大步上前,拱手道:“臣在。”朱祁钰道:“此番廷推六部尚书,由尔代本王主持!”王直拱手领命,转过身对群臣道。“今日廷推六部尚书共二人。”“其一,户部尚书候选者三人,户部侍郎沈翼,工部侍郎周忱,左副都御使王曜。”“其二,兵部尚书候选者三人,兵部侍郎于谦,刑部侍郎江渊,大理寺卿俞士悦。”“以下为六人履历”有明一代,廷议是决定朝廷国政最常用一种方式,也是最正式的方式,一般来说,廷议所涉及的事务,都是国政大事,通常由皇帝亲自主持。不过今上登基之后,因其幼弱,渐渐变为由和负责廷议事项的六部尚书代为主持,并逐渐形成定制。廷推作为廷议的一种,是有明一代,最正式也最权威的选拔重臣的渠道,因官员铨选由吏部执掌,故而一般由吏部尚书代为主持。因为廷推具有极强的权威性,所以无论是程序还是人员,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先是参与廷推的官职,一般来说,如果是京官,则七卿以下,三品侍郎以上的官职才有资格经由廷推任命,外官则仅有巡抚,总督两种官职可以参与廷推任命。其次是廷推的程序,吏部会提前拟定三到七人的备选名单,然后由吏部尚书代皇帝主持,由朝廷在京的所有三品以上官员逐一投票,现场公布结果。正常来说,六部尚书级别的大臣,要么由皇帝下旨特简,要么由九卿会推,鲜少有经过廷推产生的。所谓会推,实际上是一种小范围的廷推,有明一代,将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大理寺卿及通政使九位重臣,合称九卿。在内阁权压百官之前,九卿便是文官当中的顶级大佬,会推便是由这九个人,共同进行推举,算是小型的廷推,也是六部尚书的主要产生途径。但是这一次和以往不同随着土木之役大败,六部当中的户部和兵部两位尚书,加上通政司通政使,九卿一下死了三个。除此之外,刑部尚书金濂和工部尚书石璞,皆在外地随军平叛。九卿当中又五个都无法参加,会推自然无法举行,因此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廷推。这么一会工夫,王直已经读完了几个候选大臣的履历。随即,在礼官的指挥下,在京所有三品以上的文臣,依次上前,将自己的意见投入早就准备好的箱中。过程漫长而无聊朱祁钰就这么看着,心中却不由得叹了口气。见微而知著,从这场廷推便能看出,勋戚的势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要知道,作为朝廷最正式的任命程序,廷推的权威度无可置疑。但是这些年来,由于五军都督府的掌事官一般由皇帝直接任命,廷推已经渐渐成为了文臣的专用程序。不知从何时起,廷推已经有了心照不宣的规矩,廷推武臣,则由在京三品以上所有的文武百官参与推选,但是若是廷推文臣,则只需要三品以上的文臣参与推选即可。会推亦是如此,若是会推五军都督府都督,则由五军都督府实职都督及都督同知,会同九卿推选,但是若是会推七卿,则只需九卿参与即可。到了明后期,则更加离谱,甚至就连廷推高级武臣,也没有勋戚们参与的份。从根上起,让勋戚武臣就受制于文臣,如此下去,怎么可能不被一步步打压?时间一点点过去,随着最后一名文臣入列,王直开始唱票。按照廷推的规矩,候选者应该有三到七人,然后推举出两到三人,由皇帝选定最后的人选。但是这次情况特殊,一是大臣们死的太多,一时之间难以找到这么多资历威望都足够的候选人,二是结果大家心中早已有数,不过走个程序,故而王直只报了票数最高者。“此次廷推,兵部尚书得票最高者,兵部侍郎于谦,户部尚书得票最高者,户部侍郎沈翼,恭请王爷决断。”朱祁钰点了点头,命人从王直的手中,接过票数的结果,用朱笔在上头写了个准字,道。“以廷推群臣之意,擢兵部侍郎于谦为兵部尚书,掌兵部一应事务,擢户部侍郎沈翼为户部尚书,掌户部一应事务,二人接令!”于谦和沈翼二人出列,叩道。“臣等二人谢朝廷恩典。”虽然今日结束之后,吏部才会重新拟定调令,铸造官印,启动正式的任命程序,但是那都是程序上的东西。经过了群臣廷推和郕王核准的于谦和沈翼二人,现在已经可以被称为六部尚书,正式踏入九卿的行列了。随即,王直和沈翼二人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于谦却仍站在原地。按照之前议定的程序,接下来应该举行的,是廷推京营提督大臣,此乃兵部执掌,所以他也就没有回列,而是等着朱祁钰开口。不过没等到朱祁钰开口命他主持廷推,却反而等来了一个不之客。只见武臣序列当中走出一人,手里捧着一本奏疏,上前道。“臣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丰城侯李贤有本上奏。”

八月二十二,寅时三刻。天色刚刚微微泛明,一轮朝阳自云朵当中刚刚露出小小的一片,百姓们还在睡梦当中,朝廷的文武大臣,却都已经各自起身,早早地来到了午门外等候。今天,是土木军报传到京师之后的第一次朝会,而且是大朝会。在京的文武官员,七品以上者无论掌事官,还是待选官,抑或是勋贵外戚,皆可列席。此等重要场合,无论朝臣们怀着怎样的心思,都丝毫不敢怠慢。距离朝会还有足足一刻钟的时间,但是午门外的广场上,密密麻麻上百位官员,文武分列,已经站满了整个广场。因着皇帝不在京师,举行朝会的三大殿皆不得启用,礼部商议之后,决定直接在午门外的广场上举行朝会。卯时的钟声沉沉响起,随着太阳缓缓升起,清晨的阳光洒在宫城的城门上,封闭许久的宫城大门,缓缓打开。一队浩浩荡荡的仪仗,自宫城左边的侧门而出,打头的是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校尉和身着宦官服饰的内臣。鼓乐声起,群臣各归其位。不多时,尚宝司已经在广场正前方,布置了一席简易的桌案,郕王朱祁钰端坐案前,他的身后,左边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右边是锦衣卫指挥使马顺。与此同时,有眼尖的大臣,隔着远远地瞧见,在郕王身后,被浩浩荡荡的随侍宫女内宦遮蔽着的左侧门中,不知何时竖起了一道屏风“升朝!”随着礼官中正响亮的声音响起,群臣齐齐下拜。“参见郕王!”待群臣行礼过后,朱祁钰起身开口道:“国家多难,上干天咎,皇兄奉天讨贼,不意被贼所留,本王奉圣母皇太后懿旨,总摄大政,统御百官,尔等当尽心竭力,护我京师,力保江山,鞠躬尽瘁!”群臣再拜,山呼道:“臣等誓死卫我大明!”朱祁钰微微颔,道:“今日召开朝会,第一件朝务,是廷推六部尚书及五军都督府都督京营提督大臣。”说着,朱祁钰停了停,开口叫道:“吏部尚书何在?”王直大步上前,拱手道:“臣在。”朱祁钰道:“此番廷推六部尚书,由尔代本王主持!”王直拱手领命,转过身对群臣道。“今日廷推六部尚书共二人。”“其一,户部尚书候选者三人,户部侍郎沈翼,工部侍郎周忱,左副都御使王曜。”“其二,兵部尚书候选者三人,兵部侍郎于谦,刑部侍郎江渊,大理寺卿俞士悦。”“以下为六人履历”有明一代,廷议是决定朝廷国政最常用一种方式,也是最正式的方式,一般来说,廷议所涉及的事务,都是国政大事,通常由皇帝亲自主持。不过今上登基之后,因其幼弱,渐渐变为由和负责廷议事项的六部尚书代为主持,并逐渐形成定制。廷推作为廷议的一种,是有明一代,最正式也最权威的选拔重臣的渠道,因官员铨选由吏部执掌,故而一般由吏部尚书代为主持。因为廷推具有极强的权威性,所以无论是程序还是人员,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先是参与廷推的官职,一般来说,如果是京官,则七卿以下,三品侍郎以上的官职才有资格经由廷推任命,外官则仅有巡抚,总督两种官职可以参与廷推任命。其次是廷推的程序,吏部会提前拟定三到七人的备选名单,然后由吏部尚书代皇帝主持,由朝廷在京的所有三品以上官员逐一投票,现场公布结果。正常来说,六部尚书级别的大臣,要么由皇帝下旨特简,要么由九卿会推,鲜少有经过廷推产生的。所谓会推,实际上是一种小范围的廷推,有明一代,将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大理寺卿及通政使九位重臣,合称九卿。在内阁权压百官之前,九卿便是文官当中的顶级大佬,会推便是由这九个人,共同进行推举,算是小型的廷推,也是六部尚书的主要产生途径。但是这一次和以往不同随着土木之役大败,六部当中的户部和兵部两位尚书,加上通政司通政使,九卿一下死了三个。除此之外,刑部尚书金濂和工部尚书石璞,皆在外地随军平叛。九卿当中又五个都无法参加,会推自然无法举行,因此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廷推。这么一会工夫,王直已经读完了几个候选大臣的履历。随即,在礼官的指挥下,在京所有三品以上的文臣,依次上前,将自己的意见投入早就准备好的箱中。过程漫长而无聊朱祁钰就这么看着,心中却不由得叹了口气。见微而知著,从这场廷推便能看出,勋戚的势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要知道,作为朝廷最正式的任命程序,廷推的权威度无可置疑。但是这些年来,由于五军都督府的掌事官一般由皇帝直接任命,廷推已经渐渐成为了文臣的专用程序。不知从何时起,廷推已经有了心照不宣的规矩,廷推武臣,则由在京三品以上所有的文武百官参与推选,但是若是廷推文臣,则只需要三品以上的文臣参与推选即可。会推亦是如此,若是会推五军都督府都督,则由五军都督府实职都督及都督同知,会同九卿推选,但是若是会推七卿,则只需九卿参与即可。到了明后期,则更加离谱,甚至就连廷推高级武臣,也没有勋戚们参与的份。从根上起,让勋戚武臣就受制于文臣,如此下去,怎么可能不被一步步打压?时间一点点过去,随着最后一名文臣入列,王直开始唱票。按照廷推的规矩,候选者应该有三到七人,然后推举出两到三人,由皇帝选定最后的人选。但是这次情况特殊,一是大臣们死的太多,一时之间难以找到这么多资历威望都足够的候选人,二是结果大家心中早已有数,不过走个程序,故而王直只报了票数最高者。“此次廷推,兵部尚书得票最高者,兵部侍郎于谦,户部尚书得票最高者,户部侍郎沈翼,恭请王爷决断。”朱祁钰点了点头,命人从王直的手中,接过票数的结果,用朱笔在上头写了个准字,道。“以廷推群臣之意,擢兵部侍郎于谦为兵部尚书,掌兵部一应事务,擢户部侍郎沈翼为户部尚书,掌户部一应事务,二人接令!”于谦和沈翼二人出列,叩道。“臣等二人谢朝廷恩典。”虽然今日结束之后,吏部才会重新拟定调令,铸造官印,启动正式的任命程序,但是那都是程序上的东西。经过了群臣廷推和郕王核准的于谦和沈翼二人,现在已经可以被称为六部尚书,正式踏入九卿的行列了。随即,王直和沈翼二人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于谦却仍站在原地。按照之前议定的程序,接下来应该举行的,是廷推京营提督大臣,此乃兵部执掌,所以他也就没有回列,而是等着朱祁钰开口。不过没等到朱祁钰开口命他主持廷推,却反而等来了一个不之客。只见武臣序列当中走出一人,手里捧着一本奏疏,上前道。“臣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丰城侯李贤有本上奏。”

八月二十二,寅时三刻。天色刚刚微微泛明,一轮朝阳自云朵当中刚刚露出小小的一片,百姓们还在睡梦当中,朝廷的文武大臣,却都已经各自起身,早早地来到了午门外等候。今天,是土木军报传到京师之后的第一次朝会,而且是大朝会。在京的文武官员,七品以上者无论掌事官,还是待选官,抑或是勋贵外戚,皆可列席。此等重要场合,无论朝臣们怀着怎样的心思,都丝毫不敢怠慢。距离朝会还有足足一刻钟的时间,但是午门外的广场上,密密麻麻上百位官员,文武分列,已经站满了整个广场。因着皇帝不在京师,举行朝会的三大殿皆不得启用,礼部商议之后,决定直接在午门外的广场上举行朝会。卯时的钟声沉沉响起,随着太阳缓缓升起,清晨的阳光洒在宫城的城门上,封闭许久的宫城大门,缓缓打开。一队浩浩荡荡的仪仗,自宫城左边的侧门而出,打头的是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校尉和身着宦官服饰的内臣。鼓乐声起,群臣各归其位。不多时,尚宝司已经在广场正前方,布置了一席简易的桌案,郕王朱祁钰端坐案前,他的身后,左边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右边是锦衣卫指挥使马顺。与此同时,有眼尖的大臣,隔着远远地瞧见,在郕王身后,被浩浩荡荡的随侍宫女内宦遮蔽着的左侧门中,不知何时竖起了一道屏风“升朝!”随着礼官中正响亮的声音响起,群臣齐齐下拜。“参见郕王!”待群臣行礼过后,朱祁钰起身开口道:“国家多难,上干天咎,皇兄奉天讨贼,不意被贼所留,本王奉圣母皇太后懿旨,总摄大政,统御百官,尔等当尽心竭力,护我京师,力保江山,鞠躬尽瘁!”群臣再拜,山呼道:“臣等誓死卫我大明!”朱祁钰微微颔,道:“今日召开朝会,第一件朝务,是廷推六部尚书及五军都督府都督京营提督大臣。”说着,朱祁钰停了停,开口叫道:“吏部尚书何在?”王直大步上前,拱手道:“臣在。”朱祁钰道:“此番廷推六部尚书,由尔代本王主持!”王直拱手领命,转过身对群臣道。“今日廷推六部尚书共二人。”“其一,户部尚书候选者三人,户部侍郎沈翼,工部侍郎周忱,左副都御使王曜。”“其二,兵部尚书候选者三人,兵部侍郎于谦,刑部侍郎江渊,大理寺卿俞士悦。”“以下为六人履历”有明一代,廷议是决定朝廷国政最常用一种方式,也是最正式的方式,一般来说,廷议所涉及的事务,都是国政大事,通常由皇帝亲自主持。不过今上登基之后,因其幼弱,渐渐变为由和负责廷议事项的六部尚书代为主持,并逐渐形成定制。廷推作为廷议的一种,是有明一代,最正式也最权威的选拔重臣的渠道,因官员铨选由吏部执掌,故而一般由吏部尚书代为主持。因为廷推具有极强的权威性,所以无论是程序还是人员,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先是参与廷推的官职,一般来说,如果是京官,则七卿以下,三品侍郎以上的官职才有资格经由廷推任命,外官则仅有巡抚,总督两种官职可以参与廷推任命。其次是廷推的程序,吏部会提前拟定三到七人的备选名单,然后由吏部尚书代皇帝主持,由朝廷在京的所有三品以上官员逐一投票,现场公布结果。正常来说,六部尚书级别的大臣,要么由皇帝下旨特简,要么由九卿会推,鲜少有经过廷推产生的。所谓会推,实际上是一种小范围的廷推,有明一代,将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大理寺卿及通政使九位重臣,合称九卿。在内阁权压百官之前,九卿便是文官当中的顶级大佬,会推便是由这九个人,共同进行推举,算是小型的廷推,也是六部尚书的主要产生途径。但是这一次和以往不同随着土木之役大败,六部当中的户部和兵部两位尚书,加上通政司通政使,九卿一下死了三个。除此之外,刑部尚书金濂和工部尚书石璞,皆在外地随军平叛。九卿当中又五个都无法参加,会推自然无法举行,因此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廷推。这么一会工夫,王直已经读完了几个候选大臣的履历。随即,在礼官的指挥下,在京所有三品以上的文臣,依次上前,将自己的意见投入早就准备好的箱中。过程漫长而无聊朱祁钰就这么看着,心中却不由得叹了口气。见微而知著,从这场廷推便能看出,勋戚的势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要知道,作为朝廷最正式的任命程序,廷推的权威度无可置疑。但是这些年来,由于五军都督府的掌事官一般由皇帝直接任命,廷推已经渐渐成为了文臣的专用程序。不知从何时起,廷推已经有了心照不宣的规矩,廷推武臣,则由在京三品以上所有的文武百官参与推选,但是若是廷推文臣,则只需要三品以上的文臣参与推选即可。会推亦是如此,若是会推五军都督府都督,则由五军都督府实职都督及都督同知,会同九卿推选,但是若是会推七卿,则只需九卿参与即可。到了明后期,则更加离谱,甚至就连廷推高级武臣,也没有勋戚们参与的份。从根上起,让勋戚武臣就受制于文臣,如此下去,怎么可能不被一步步打压?时间一点点过去,随着最后一名文臣入列,王直开始唱票。按照廷推的规矩,候选者应该有三到七人,然后推举出两到三人,由皇帝选定最后的人选。但是这次情况特殊,一是大臣们死的太多,一时之间难以找到这么多资历威望都足够的候选人,二是结果大家心中早已有数,不过走个程序,故而王直只报了票数最高者。“此次廷推,兵部尚书得票最高者,兵部侍郎于谦,户部尚书得票最高者,户部侍郎沈翼,恭请王爷决断。”朱祁钰点了点头,命人从王直的手中,接过票数的结果,用朱笔在上头写了个准字,道。“以廷推群臣之意,擢兵部侍郎于谦为兵部尚书,掌兵部一应事务,擢户部侍郎沈翼为户部尚书,掌户部一应事务,二人接令!”于谦和沈翼二人出列,叩道。“臣等二人谢朝廷恩典。”虽然今日结束之后,吏部才会重新拟定调令,铸造官印,启动正式的任命程序,但是那都是程序上的东西。经过了群臣廷推和郕王核准的于谦和沈翼二人,现在已经可以被称为六部尚书,正式踏入九卿的行列了。随即,王直和沈翼二人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于谦却仍站在原地。按照之前议定的程序,接下来应该举行的,是廷推京营提督大臣,此乃兵部执掌,所以他也就没有回列,而是等着朱祁钰开口。不过没等到朱祁钰开口命他主持廷推,却反而等来了一个不之客。只见武臣序列当中走出一人,手里捧着一本奏疏,上前道。“臣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丰城侯李贤有本上奏。”

八月二十二,寅时三刻。天色刚刚微微泛明,一轮朝阳自云朵当中刚刚露出小小的一片,百姓们还在睡梦当中,朝廷的文武大臣,却都已经各自起身,早早地来到了午门外等候。今天,是土木军报传到京师之后的第一次朝会,而且是大朝会。在京的文武官员,七品以上者无论掌事官,还是待选官,抑或是勋贵外戚,皆可列席。此等重要场合,无论朝臣们怀着怎样的心思,都丝毫不敢怠慢。距离朝会还有足足一刻钟的时间,但是午门外的广场上,密密麻麻上百位官员,文武分列,已经站满了整个广场。因着皇帝不在京师,举行朝会的三大殿皆不得启用,礼部商议之后,决定直接在午门外的广场上举行朝会。卯时的钟声沉沉响起,随着太阳缓缓升起,清晨的阳光洒在宫城的城门上,封闭许久的宫城大门,缓缓打开。一队浩浩荡荡的仪仗,自宫城左边的侧门而出,打头的是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校尉和身着宦官服饰的内臣。鼓乐声起,群臣各归其位。不多时,尚宝司已经在广场正前方,布置了一席简易的桌案,郕王朱祁钰端坐案前,他的身后,左边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右边是锦衣卫指挥使马顺。与此同时,有眼尖的大臣,隔着远远地瞧见,在郕王身后,被浩浩荡荡的随侍宫女内宦遮蔽着的左侧门中,不知何时竖起了一道屏风“升朝!”随着礼官中正响亮的声音响起,群臣齐齐下拜。“参见郕王!”待群臣行礼过后,朱祁钰起身开口道:“国家多难,上干天咎,皇兄奉天讨贼,不意被贼所留,本王奉圣母皇太后懿旨,总摄大政,统御百官,尔等当尽心竭力,护我京师,力保江山,鞠躬尽瘁!”群臣再拜,山呼道:“臣等誓死卫我大明!”朱祁钰微微颔,道:“今日召开朝会,第一件朝务,是廷推六部尚书及五军都督府都督京营提督大臣。”说着,朱祁钰停了停,开口叫道:“吏部尚书何在?”王直大步上前,拱手道:“臣在。”朱祁钰道:“此番廷推六部尚书,由尔代本王主持!”王直拱手领命,转过身对群臣道。“今日廷推六部尚书共二人。”“其一,户部尚书候选者三人,户部侍郎沈翼,工部侍郎周忱,左副都御使王曜。”“其二,兵部尚书候选者三人,兵部侍郎于谦,刑部侍郎江渊,大理寺卿俞士悦。”“以下为六人履历”有明一代,廷议是决定朝廷国政最常用一种方式,也是最正式的方式,一般来说,廷议所涉及的事务,都是国政大事,通常由皇帝亲自主持。不过今上登基之后,因其幼弱,渐渐变为由和负责廷议事项的六部尚书代为主持,并逐渐形成定制。廷推作为廷议的一种,是有明一代,最正式也最权威的选拔重臣的渠道,因官员铨选由吏部执掌,故而一般由吏部尚书代为主持。因为廷推具有极强的权威性,所以无论是程序还是人员,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先是参与廷推的官职,一般来说,如果是京官,则七卿以下,三品侍郎以上的官职才有资格经由廷推任命,外官则仅有巡抚,总督两种官职可以参与廷推任命。其次是廷推的程序,吏部会提前拟定三到七人的备选名单,然后由吏部尚书代皇帝主持,由朝廷在京的所有三品以上官员逐一投票,现场公布结果。正常来说,六部尚书级别的大臣,要么由皇帝下旨特简,要么由九卿会推,鲜少有经过廷推产生的。所谓会推,实际上是一种小范围的廷推,有明一代,将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大理寺卿及通政使九位重臣,合称九卿。在内阁权压百官之前,九卿便是文官当中的顶级大佬,会推便是由这九个人,共同进行推举,算是小型的廷推,也是六部尚书的主要产生途径。但是这一次和以往不同随着土木之役大败,六部当中的户部和兵部两位尚书,加上通政司通政使,九卿一下死了三个。除此之外,刑部尚书金濂和工部尚书石璞,皆在外地随军平叛。九卿当中又五个都无法参加,会推自然无法举行,因此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廷推。这么一会工夫,王直已经读完了几个候选大臣的履历。随即,在礼官的指挥下,在京所有三品以上的文臣,依次上前,将自己的意见投入早就准备好的箱中。过程漫长而无聊朱祁钰就这么看着,心中却不由得叹了口气。见微而知著,从这场廷推便能看出,勋戚的势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要知道,作为朝廷最正式的任命程序,廷推的权威度无可置疑。但是这些年来,由于五军都督府的掌事官一般由皇帝直接任命,廷推已经渐渐成为了文臣的专用程序。不知从何时起,廷推已经有了心照不宣的规矩,廷推武臣,则由在京三品以上所有的文武百官参与推选,但是若是廷推文臣,则只需要三品以上的文臣参与推选即可。会推亦是如此,若是会推五军都督府都督,则由五军都督府实职都督及都督同知,会同九卿推选,但是若是会推七卿,则只需九卿参与即可。到了明后期,则更加离谱,甚至就连廷推高级武臣,也没有勋戚们参与的份。从根上起,让勋戚武臣就受制于文臣,如此下去,怎么可能不被一步步打压?时间一点点过去,随着最后一名文臣入列,王直开始唱票。按照廷推的规矩,候选者应该有三到七人,然后推举出两到三人,由皇帝选定最后的人选。但是这次情况特殊,一是大臣们死的太多,一时之间难以找到这么多资历威望都足够的候选人,二是结果大家心中早已有数,不过走个程序,故而王直只报了票数最高者。“此次廷推,兵部尚书得票最高者,兵部侍郎于谦,户部尚书得票最高者,户部侍郎沈翼,恭请王爷决断。”朱祁钰点了点头,命人从王直的手中,接过票数的结果,用朱笔在上头写了个准字,道。“以廷推群臣之意,擢兵部侍郎于谦为兵部尚书,掌兵部一应事务,擢户部侍郎沈翼为户部尚书,掌户部一应事务,二人接令!”于谦和沈翼二人出列,叩道。“臣等二人谢朝廷恩典。”虽然今日结束之后,吏部才会重新拟定调令,铸造官印,启动正式的任命程序,但是那都是程序上的东西。经过了群臣廷推和郕王核准的于谦和沈翼二人,现在已经可以被称为六部尚书,正式踏入九卿的行列了。随即,王直和沈翼二人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于谦却仍站在原地。按照之前议定的程序,接下来应该举行的,是廷推京营提督大臣,此乃兵部执掌,所以他也就没有回列,而是等着朱祁钰开口。不过没等到朱祁钰开口命他主持廷推,却反而等来了一个不之客。只见武臣序列当中走出一人,手里捧着一本奏疏,上前道。“臣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丰城侯李贤有本上奏。”

热门小说推荐
快穿:身为宿主却干着主神的活?

快穿:身为宿主却干着主神的活?

简介关于快穿身为宿主却干着主神的活?自恋骚包受(弘辰)x怕老婆恋爱脑攻(卿酒)穿书区的上任主神弘辰撂挑子不干了!!他前脚刚甩手跑路,表示这主神谁爱当谁当,我不干了!卿酒后脚就把人逮了回来,表示我还没表白,媳妇就跑了。得赶紧找回来!!!弘辰变成宿主在任务途中回复记忆,看着自己又走上当主神的老路,真是欲哭无泪。弘辰我就说怎么我要干主神的活儿!他阴恻恻的看着把他逮回来的某人,你怎么不狂了,不是很能耐吗?怕媳妇的恋爱脑立马跪下,我错了,老婆。我就是太爱你了!(笔芯)(么么哒)(老婆贴贴)弘辰看着脸皮越来越厚的人滚,谁是你老婆。卿酒毫无压力的转变道老公!(疯狂示爱)(抛媚眼)(可怜兮兮)弘辰算了,自己找的,蠢就蠢点吧,至少他真的爱。...

娱乐大明星:从种田开始翻红

娱乐大明星:从种田开始翻红

简介关于娱乐大明星从种田开始翻红我一个小明星,会种地,能养殖,还能飙拖拉机,有点特长没问题吧?至于我为啥会这么多绝活?咱也是有系统的人啊。...

我有一口黄金棺

我有一口黄金棺

感知附近有一人刚刚死亡,姓名苏白,获得一点基本属性点,感知1。感知附近有一人刚刚死亡,姓名刘竹,获得一点基本属性点,力量1。刚刚死亡的苏白,笔趣阁mbiqugevcom正在清理案现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我有一口黄金棺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穿越:被迫成为世外高人

穿越:被迫成为世外高人

身为一名凡人,只因为长得仙风道骨,便被误认成世外高人,被迫卷入修仙界的各种事情中,在九死一生的解决了这些事件之后,想说自己不是世外高人都没有相信了穿越被迫成为世外高人...

穿越不同世界体验不同人生

穿越不同世界体验不同人生

逍遥本是一个大学生,在一次去山上郊游的时候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山洞里,再醒来时已经越到了末世一名被丧尸吓死的女孩身上,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情况,这具身体的女孩也叫逍遥,父母在很小的时候就不在了,她算是被叔叔养大的,叔侄俩感情很不错,叔叔前几天结婚了,婶婶对待逍遥一般,逍遥不想打扰叔叔和婶婶的感情,就搬回自己家里住了,昨天晚上晚自习结束回家的时候,路上遇见了丧尸,虽然跑回家了,可也因为惊吓过度,就这样留下一具身体,正好在现代的大学生逍遥过来,进入她的身体,现在还是末世刚开始的时候,现代大学生肖遥可是练过散打,而且还是拿过奖的高手,所以对于现代逍遥来说,这个地方除了会让人恶心,不舒服外也没什么不同,当然,有底气可不仅仅是因为她是散打高手,最主要的还是她从小就有一个秘密,那就是她有一个空间,里面可以种植,像是修仙用的芥子空间。里面有武功秘籍修炼功法,在现代逍遥没办法修仙,所以修炼的是武功秘籍。所以让她成为散打高手。当然这个事谁也不知道,逍遥可不是单纯的小姑娘,小说也没少看,自然知道什么叫秘密。对于逍遥来说,哪怕就是未来的丈夫她也不会说,更何况是别人。这个末世相当于逍遥的一个跳板,从此走上穿越之旅…...

青梅且把时光暖

青梅且把时光暖

幼儿园时,她对他说有个小男孩总是送我巧克力,好烦他一脸严肃不准早恋小学时,她对他说有个小男生总是给我写情书,好讨厌他一脸严肃不准早恋高中那年,他对她说我喜欢你...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